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《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》审稿会成功召开

《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》审稿会成功召开

2023年4月15日,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利教授在宣武门商务酒店主持召开了《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》审稿会。会议主要目的是组织专家对共识修改稿件进行探讨交流。

此次会议由曲淼教授主持,简要说明了《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》制定背景及意义,并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参会专家。

高利教授作为会议主席,进行了致辞发言。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大反向,也是符合国家对中国医药事业规划的要求的。制定本共识的最终目的是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切实可用的专家共识,让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都能明确,中西医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。共识发表不是最后一步,后续应安排全国巡讲,扩大宣传范围,提高共识影响力。中西医结合应追求“三个最”的目标:最好的疗效、最小的副作用、最佳的经济学指标”做到以上目标才能更好的突显中西医结合的优势。具体实施措施应做到,西医的症状、体征、各项理化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候相结合,治疗手段与药物也要相结合。

线上线下参会专家根据共识内容进行逐一发言。

高利教授,制定者改为“共识专家组”;“中医辨证分型及简化分型”改为“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简化分型”;论述性内容放在文章前;溶栓治疗中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药同时加入抗炎药物(清热解毒、清热凉血、清热化痰类药物);用药应分寒热温凉;治疗应做到因人而异,中西方人种差异的问题也要考虑;

张拥波教授,血管内治疗进展较快,有一些更新的文献可以作为参考;参考文献格式按照杂志社要求进行修改。

龚涛教授,中成药的特色应表现出来,如,中药中很多都是多靶点、对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及对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、抗炎抗氧化的脑保护作用、对脑水肿的改善作用的药物(醒脑静);西医治疗的最新进展,最新治疗方法也要有所介绍。

宋海庆教授,共识体例建议做一些调整,向专家共识的通用体例靠近;内容应聚焦具体临床问题;分部分编写,(1)疾病评价(舌象内容也放在评价中),(2)分期(分急性期、恢复期),急性期再灌注疗效不够理想的问题上中药可以发挥优势,应突出描述,(3)管理部分,可以简写,强调动态评价,(4)治疗;中医干预的时机如何描述清楚;推荐意见建议按每条进行推荐。

曹克刚教授,专家经验及中医经典古籍也要引用;三期分期具体怎么划分;血压是否作为用药依据(有报道,急性期收缩压小于155mmHg或140mmHg,病人预后较差,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证较多);维生素B2、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与气虚证关系较大,是否可以直接写到气虚证诊断依据中;文章整体构架按两部分写,(1)分期不同发病时间为纲,各种治疗手段为目(2)常见症状(并发症),昏迷、发热(烧)、呃逆、吞咽障碍、失语、偏瘫、麻木、痉挛、疼痛、手足肿胀。

李楠教授,中医的理论理念可以单独放在共识解读或共识述评中,与共识同期发表,减少文章体量的同时,保留住精华,也可以把和治疗操作有关的内容前移;共识也可以按照问题导向的形式编写,问题由浅至深,如问题一:中西医结合会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收益,问题二,中西医结合是否需要明确辨证,问题三,简要辨证可以分为哪几型,问题四,不同证型如何判断;加入多个图表,辨证分型作为一个图,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图,主动中西医结合(从治疗之初就按中西医的模式来)作为一个图,被动的中西医结合(治疗中途遇到困难从而寻求中西医结合的补救措施进行突破)作为一个图,后续问题以此类推;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可以参照GRADE分级,更灵活一些;形式合理性,指南共识的流程尽量完善一些;共识专家组应分为制订专家组(建议可以加入药学专家)和评审专家组。

贾伟华教授,文中的临床术语(急性脑梗塞、缺血性卒中。缺血性脑卒中等)统一描述;“宛若空中楼阁”的描述过于诗意,不建议放到共识中;NIHSS评分,通用标准是1-3分为轻度,4-15分中度,“1-4分为轻度,5-15分中度”的出处来自哪里需标明;急性期治疗最新进展适当描述;除诊疗流程图,辨证分型部分也加入图表的形式;推荐意见建议按条罗列;参考文献中有相同的指南共识,只引用最新版即可。

曲淼教授,共识现有内容是否可以考虑精简一些,分层次描述,如按6小时以内,12小时以内,24小时以内,不同发病时间进行分类;“中医辨证分型的意义”“中医辨证分型演变”背景性的内容可以放入索引或者文章最后;加入诊疗流程图,清晰明了。

冯凯教授,西医溶栓治疗最新进展建议简要描述。

参会专家充分讨论后,高利教授对整场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,对参会的专家和各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,预祝专家共识下一步修改工作顺利进行。

  • 会诊中心预约

  • 姓       名:

  • 手机号码:

  • 证件类型:

  • 证件号码:

  • 预约时间:
推荐阅读